江桥作为嘉定区的东大门,距离市区较近,有着较好的经济人文基础,也面临着外来人员多、建设工地多、渣土和混凝土搅拌车辆多、乱设摊多等现实状况。为此,江桥城管中队从迎办世博工作以来,不断拓展思路,想方设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,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,可简单归纳为“五个无缝对接”:
一是管理网络的无缝对接。由于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所限,多数各自为政、单独行动,这样既不利于统一管理,又不利于提高效率。为此,江桥城管以迎办世博为契机,努力整合三个层面的城市管理队伍网络:一是执法队伍层面。建立交警、城管双向联动机制,搭建中队领导层和警长、分队长层情况互通协调的平台,对乱停车、乱设摊、偷倒渣土、水果车整治、“三车”载客等各类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,及时加强沟通,协同作战。二是管理队伍层面。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,是一项关联度强、涉及面广的工作,通过综治、卫生、市容、房土等多个城市管理部门协调联动、共同参与,对工地管理、违章建筑拆除等,按照各自职责、密切配合。三是作业队伍层面。分别设置了执法分队和市容分队,执法分队由城管队员组成,主要负责城市管理执法工作,市容分队主要由协管员组成,主要负责门责管理和监察固守,尤其对巩固整治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同时,建立并运行了市容环卫联动反应机制,环卫保洁人员和市容协管人员加强信息沟通互动,共同解决市容市貌环境管理问题。在实际运作过程中,上述三个层次的队伍上下衔接、左右配合、层层负责,在管理网络上实现了无缝对接,形成了“处处有人管、事事有人管、时时有人管”的运行机制,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。
二是管理区域的无缝对接。按照“属地管理、条块结合、分级负责、责权明晰”的原则,将辖区划为镇区、农村和社区三类区域:对于镇区的城市管理,包括集镇街道、道路沿线(重点是高速、铁路和公路沿线)、河道两岸、功能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-凯发k8娱乐、建筑工地、动迁基地和各类市场等,划分区域,对主要道路实行分片包干,对每一个责任区域落实定人、定时、定岗的网格化管理。对于各村、社区的市容管理,归口所在村、社区和物业公司,既强化属地化管理,又强调整体化协调,基本做到“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”,确保城市管理不留死角、不留空白。
三是管理责任的无缝对接。抓城市管理,在完善网络、细分区域的基础上,关键在于落实责任。一方面,做到人员“不掉岗”。无论是管理网络,还是管理区域,无论是管理人员,还是操作人员,都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,制订了每个队员的具体岗位职责,明确了具体责任要求,并要求将每个管理区域的责任人员、责任地段和责任要求等信息对外公开,从而做到从“区”到“块”,从“面”到“点”,每一处的管理,每个人的职责,都有岗可查、有责可究、有章可循。另一方面,做到时间“不掉档”。针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,科学制定了不同的重点管理时间。例如,针对晚间渣土运输、夜排档较多,实行了24小时巡查制度,消除时间盲区。针对设摊易发高发地段,则加强固守,从凌晨4点直至晚上10点各班次交接无缝衔接,滚动作业,确保全时段管理,整治巩固效果明显。
四是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。一套好的制度,是保障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序运作的重要前提。为此,一是建立了会议制度。每周一次班组长会,通报检查情况,交流工作信息,落实整改措施,部署新的一周工作重点,每月一次队员大会,进行阶段工作和管理工作讲评,从而激发队员工作的积极性。二是建立了巡查督办制度。专门成立了中队负责人带队的巡查督导组,对城市管理责任落实情况,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办,发现问题当日形成整改移送单,做到问题明朗化、整改限期化、责任明确化。三是执法方式制度化。所有的执法程序都要按照宣传、告示、整治的过程,层层推进,环环相扣,使执法过程更具人性化、更具威慑力。四是建立了集中整治制度。对于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,采取联合执法和集中整治的方式,协调交警、工商、卫生、文化、药监等执法部门,坚决予以打击。今年以来,先后组织实施21次联合执法行动,有力维护了城市环境秩序的整洁规范。
五是考核监督的无缝对接。全方位的考核机制,是推进城市管理的重要保障。做到项项要考核。按照“天天有检查,周周有通报,月月有排名,季季有奖惩”的工作思路,针对不同的区域、不同的岗位、不同的人员,进行多层次、全方位的考核。层层要奖惩。对于每次考核的结果进行通报表彰,以此作为奖惩依据,与奖金报酬相挂钩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。人人要监督。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,出台了出土堆土审核备案、渣土偷乱倒有奖举报等方式,鼓励广大居民踊跃参与,强化社会监督,群防群治,保持城市管理的长效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