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亭镇是松江区的东大门和市郊结合部,也是导入人口较多的工业强镇。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集镇规模的不断扩大,城市管理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。为建设与上海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、功能型城镇,改善城镇市容环境面貌,2009年,镇党委、政府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区复评、迎世博环境建设、镇第三轮健康社区建设等工作目标,立足实际,锐意创新,采取积极有效措施,使全镇环境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升。
一是加大资金投入,增强环卫硬件实力。
近年来,镇领导始终重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,在硬件上逐年增加投入,用于壮大环卫机械化作业实力和提升设施水平。2009年投资890万元,添置环卫作业车4辆,清扫手推车60辆,新建标准公厕4座,农村公厕23座,垃圾压缩站5座,更新果壳箱900只。在全区集镇中率先启动机扫保洁,目前镇区机扫率达到60%以上,两辆机扫作业车每天坚持2次机扫保洁,有效减少了道路扬尘,提高了整洁度。在设施建设上,创新思路,建集公厕、道班房、压缩站为一体的环卫设施,既改善了作业环境,又便于集中管理。2010年世博会前,镇还将再投入560万元建设一批垃圾压缩站和农村公厕,使全镇的市容环境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二是坚持开拓创新,提高保洁作业质量。
在保洁作业上,九亭镇环卫所有着一支务实精干、吃苦耐劳的管理及保洁队伍,承担镇15条主要道路(105万平方米)、43条支路(132万平方米)的清扫保洁任务,13座公厕、19座垃圾压缩站、5座垃圾中转站、1200多只果壳箱的日常管理任务以及30多个居民小区的环境服务工作。每天清运垃圾210吨,粪便30吨。由于任务重、压力大,镇环卫所狠抓优化作业模式,落实长效管理。一是认真抓好对主要道路的保洁作业管理,采用了保洁全日制,交接无缝隙,机扫唱主角,拾捡不断人的作业模式,对一般道路实行定时保洁、突出重点的方法确保大环境的整洁卫生。早在2000年就在全区率先启动夜间保洁至23:00,延续至今。二是抓好垃圾清运管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根据九亭特点,积极发挥垃圾压缩站优势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。三是加强粪便处理的规范化管理,提高无害化处理效果,尽力降低粪便对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大气及周边环境的污染。四是注重公共设施的配置和管理,符合配置合理,数量充足,使用方便,管理规范,外观雅致的要求。
三是夯实管理基础,管理机制不断完善。
城市环境卫生是一个系统的动态性工程,具有可变性强、反复性高的特点,靠突击整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。为此,九亭镇环卫所在上级领导下,通过整合管理资源,不断改革调整完善各项管理机制,建立道路清扫保洁责任机制、作业质量监督机制、奖励机制等,以制度管理人,教育人,用制度来夯实管理基础。通过深入开展各项劳动竞赛活动,凝聚近600名职工,齐力协力提升环卫服务水平。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,居民对镇环卫所道路清扫保洁满意率达91%,垃圾清运满意率为96%,公厕管理、社区服务满意率均为98%。三项满意率综合起来总体满意率为95%以上。在2009年前三季度的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中,九亭镇在全市100多个集镇中排名不断提升,第三季度排名第12位。